基于智能营养配餐系统的沉浸式实训教学模式探索

2025-02-04



基于共荣"营养配餐系统"的沉浸式实训教学模式探索

——以《特殊人群膳食管理》课程为例

一、教学痛点与解决方案


背景现状   

传统营养配餐实训存在三大痛点:   

1.手工计算耗时费力,学生实操时间被重复性工作占用   

2.营养评估缺乏直观数据支撑,反馈周期长   

3.岗位工作流程难以完整复现   

系统特色

共荣V3.8教学版针对性设计:   

√岗位情景模拟:内置医院/养老院/幼儿园等9类工作场景模块,可根据需要选择   

√即时营养分析:自动生成DRIs符合度雷达图与营养素缺口提醒,具有动态显示功能   

√教学管理模块:教师端实时监控20组学生操作进度,支持后台评分和一键批注   


二、四阶递进式教学实施(共荣提供的学时安排方案)


第一阶段:基础认知(2学时)

① 教师示范操作:   

l展示"妊娠糖尿病案例"(以此为例)完整处理流程   

l重点演示系统三大核心功能:   

   ▶人群特征识别(自动匹配禁忌食材库)   

   ▶智能配平工具(三大营养素比例自主调节)   

   ▶成本核算模块(支持同步设计餐标调整优化)   

② 学生自主探索:

l分组完成"学龄前儿童午餐"快速配置   

l利用系统自检功能修正食谱(例:触发维生素D不足预警)   

第二阶段:情景实训(6学时)

① 案例包发放:   

l教师提前导入20组差异化案例(肾病患者/健身人群/术后康复等)   

l系统自动生成任务工单(含生化指标、预算限制等约束条件)   

② 分组对抗演练:

l每组需在40分钟内完成:   

   1.营养需求计算 → 2. 食材智能推荐 → 3. 三种可视化格式报告输出

l系统实时生成对抗评分(营养适配度↑23% vs 传统手工组)   

第三阶段:多维评价(2学时)

①系统自动评估:   

l输出膳食结构分析报告(包含RNI达成率、食材多样性指数等8项指标)   

②三方互评机制:   

l小组互评(通过系统查看他组方案并标注疑问点)   

l模拟客户评价(教师端切换为"家属视角"进行满意度打分)   

第四阶段:反思提升(2学时)   

①数据回溯分析:   

l调取典型错误案例的操作轨迹回放(如某组连续3次忽略钠摄入量预警)   

②个性化提升方案:   

l系统根据错误类型推送微课视频(如"慢性肾病限盐技巧"专题)   


三、教学成效数据对比


配餐任务完成率
传统教学组:63% → 实训组:92%(+46%)
说明:系统自带的6大模在知识运用和提升配餐技巧方面提供实用性帮助

【营养计算准确率】
传统教学组:71% → 实训组:89%(+25%)
说明:系统内置的共荣智能校验算法自动拦截67%的常识性错误

【方案创新性评分】
传统教学组:2.8/5 → 实训组:4.1/5(+46%)
关键支撑:上海共荣食材智能推荐引擎提供跨地域食材组合建议

【岗位流程熟悉度】
传统教学组:68% → 实训组:94%(+38%)
突破点:共荣医院营养科工作流模拟模块还原营养处方、医嘱处理等18个关键节点

【综合任务完成时效】
传统手工组:122分钟/案例 → 系统组:39分钟/案例(提速68%)
技术支撑:上海共荣的模糊查询、定量查找与预制模板库,提升了综合失效


(数据来源:2023级医技专业4个平行班对比测试)



四、特色教学功能深度应用


1.错题集自动生成

l系统记录每个学生的典型错误,期末输出个性化《薄弱点分析报告》   

l教师可据此调整实训重点(如某班级普遍存在钙铁配比失衡问题)   

2.虚实结合实训

l线上完成营养计算→ 线下进行烹饪实操   

l通过扫码查看餐品营养数据(对接共荣营养标签系统和智能信息查询系统   

3.行业动态同步

l内置"膳食指南更新提醒"功能(如202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修订要点)   


五、实施建议


1.师资准备:建议开展2轮系统专项培训(上海共荣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线上和线下多种培训合作形式   

2.课程融合:与《临床营养学》《食品卫生学》等课程形成数据共享   

3.硬件配置:计算机房需确保网络带宽≥50M(支持多人同步使用云端AI算力)   



结语


共荣营养配餐系统通过"全流程数字化+即时反馈机制",实现了实训教学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型。这套系统的深度应用,标志着高职营养实训教学进入"数字孪生"新阶段。通过构建"智能计算-情景模拟-数据追溯"的全闭环体系,不仅将传统实训效率提升2.3倍,更在培养维度上实现三大突破:其一,借助共荣案例库,学生得以在安全环境中接触真实应用场景;其二,系统内置的共荣AI营养大模型模块,使个性化教学反馈响应速度提升至分钟级;其三,通过对接共荣行业生态链,学生可无缝体验从膳食设计到营养管理的完整工作流。

值得关注的是,共荣特有的教学数据中台,为构建营养人才能力画像提供了科学依据。在2023年长三角健康人才双选会上,我校使用上海共荣系统培养的学生,其岗位适配度评分较传统教学组高出41%。未来,我们将与共荣共建"临床营养实训教学标准"AI+临床营养,期待与各院校携手,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共同培育新时代营养健康领域的"中国工匠"。



分享